第7章 学无止境(2 / 2)

附庸风雅录 阿堵 7138 字 2022-09-15

方思慎愣了愣,才记起是梁若谷。他这时对梁若谷的印象已经大打折扣,却不愿把前因后果说给父亲听。一来只会显得自己笨拙迂腐,二来在方笃之教授眼里,只怕更加坐实了此子后起之秀的形象。于是淡淡道:“他在同龄人中确实不同一般,没有我推荐,也自然会引起关注。”

“那倒是。”方笃之架起二郎腿靠在椅子上,一派闲适儒雅风范。

“我们这个‘少年国学堂’,因为是第一次,要开风气之先,做出品牌效应,虽然学员不过是些高中生,来座谈的可都是名师鸿儒。传统艺术部分请动了白老来讲,差点磨破我的嘴皮子。”方教授微哂道,“那个梁若谷,两次课就叫白老记住了他,不简单。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

白贻燕在位时任文化艺术委员会常务会长,是好几所大学国学及艺术院系的客座教授。退下来后还兼着书画家联合会会长的虚衔,教授职务都推辞了。方笃之能说动他为“少年国学堂”讲课,除了私人关系,更重要的,此举恰好投合老先生“国学从娃娃抓起”的主张。

方思慎熟悉父亲的说话方式,也接触过许多圈内人物,却始终没学会用同样皮里阳秋的方式敷衍。靠在床头一边喝水,一边随手翻书。间或看一眼父亲,表示自己在听。

“今年拜年别家都无所谓,白老那里还是要去一趟的。”

方思慎抬头。

“爸爸知道你不喜欢应酬,但拜望长辈乃是起码的礼仪。过两天好利索了,跟我一起去,啊?”

方思慎想想,道:“一定要拜望长辈的话,我宁肯去看叔叔婶婶。”

方笃之脸色立刻黑下来:“他做弟弟的不先来拜望兄长,你做侄子的何必去拜望叔叔!不去!”

昔日文艺家联合会副会长,著名红色作家方继山,长子方笃之,如今乃国学巨擘,任高等人文学院院长;次子方敏之,年轻时曾是先锋诗人中的先锋人物,如今四十好几了,热血不减,老当益壮,堪称激进老愤青,意见新领袖。方继山创作上又红又专,为人却跟当年号称“新文化师表,旧道德楷模”的吴随意暗合,最重伦常规范,对两个儿子管教苛严。

方会长仙去十余载,倘若地下有知:长子从芒干道回京不久,兄弟俩便因道不同不相为谋,老父亲一死,再无往来;没几年又冒出一个私生的长孙,长子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抛弃发妻亲女;次子失了父兄管教,日益反动,几度差点进监狱,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成日大放厥词,无事生非,诲淫诲盗……恐怕要在棺材里再气死一回。

方思慎对无缘谋面的爷爷颇有些耳闻,知道父亲在兄弟长幼问题上的固执来源何处。小声道:“婶婶不是特地打电话要来拜年么?您说我病了,还不让她来看。”

当年方笃之要儿子认祖归宗,曾经打电话借白蕊之口告诉方敏之。方敏之在正阳门外同春楼设宴,一家人单请侄子吃饭认亲,让方思慎对特立独行的叔叔,美丽和蔼的婶婶印象极其深刻。

方笃之哼一声:“白蕊最喜欢搞八面玲珑这套,你以为她真关心你呢?真关心怎不见平时去你学校看看?”

方思慎不做声了。他相信父亲连两个堂妹的名字都不见得清楚,却埋怨婶婶不去学校看自己。

方笃之瞧见儿子低眉合眼的模样,知道他根本没往心里去。轻叹道:“因为白老的推荐,范有常即将出任文化署特聘参事,这就算是入了仕途了,说不定今后连我都要看他脸色行事。小思,必要的人际交往,本是生活一部分。也不用你额外做什么,只是跟爸爸去走动走动,对将来有好处,啊?”

方思慎沉默着。就在当父亲的几乎以为儿子已经被说动的时候,他忽然抬起头:“爸爸,您知道我回家来是做什么?”

“嗯?”方笃之一时没听明白。

“我只是回来陪您过年。等出了初五,我就回学校去。手里好多活等着,已经耽误太久了。”

方笃之听罢,忽然一笑:“小思说得对,是爸爸错了。你特意回来陪爸爸过年,这些煞风景的俗事都该见鬼去!”

初六这天,方笃之还在厨房忙碌,方思慎在客厅里喊一声:“爸,我回学校去了。”

方大教授手一哆嗦,差点碎了个盘子。冲到门口,看见儿子身上穿着新衣裳,手里拎个小塑料袋:“这干面果我拿走了。”

“好、好……那,再带点什么……饺子好不好?宿舍没法热吧,你现在不能吃凉的……”

方思慎道:“宿舍里有锅。”

方大教授手忙脚乱地装饺子,又瞥一眼儿子,道:“那几件也带到学校去穿吧,还得冷两个月呢。”

“拿着麻烦,下次回来再换。”

方笃之动作停滞:“小思,你是说……下次回来再换?”

“嗯。”

方大教授压抑住心头狂喜,佯装打量新衣裳:“长短是够了,怎么好像空荡荡的?小思,你要多吃点才行。”

方思慎最近一年生活窘迫,本就比原来瘦。这些天生病在家,虽说顿顿好吃好喝,食欲却有限。再加上精神日夜紧张,对自己叫爸爸的那个人既要小心提防又要费心安慰,几乎超出他的承受能力,不但没长肉,反而更瘦了。

方笃之得寸进尺:“钱够不够花?爸爸明天就给你卡里打点伙食补贴。”

“爸!”方思慎用力嚷一声。

方大教授搓手:“呵……对不起,爸爸又忘了,你长大了……”

方思慎回到宿舍,第一件事就是给小葱大蒜浇水。然后收拾东西,打扫卫生,打开电脑处理邮件。

有一封陌生来信,点开一看,居然是梁若谷。恭谨有礼的拜年问候之下,列着几个向方老师请教的问题。

方思慎稍加犹豫,还是静下心一一答复。末了,字斟句酌加上两行附言:“先贤曾有言曰:‘学术即心术。’此话不惟追究以何等心术做学术,更是考验学术之过程与目的如何磨炼心术。——有志于学者共勉。”

自己看看,也觉得老气横秋,面目可憎,恐怕惹少年人生厌。然而话却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既要含蓄,又要有分量,只得如此写法。

算算日期,离新学期第一次选修课还有两周,郝奕师兄的授课提纲也发到了邮箱里。同时备两门课,还要琢磨新的毕业课题,方思慎顿时忙得心无旁骛。

又过了几天,某个中午,正要去食堂打饭,手机响了,是个没见过的号码。

“请问是方思慎吗?”声音有些怪异,好像故意捏着嗓子变了调似的。

“是,请问你哪位?”

“你犯的事儿兜不住了,准备拿封口费来吧。”

方思慎虽然听说过所谓骚扰电话,真接到还是头一遭。抓着手机,先把有限的几个熟人中可能这么开玩笑的过了一遍,才试探着问道:“高师兄,你回来了?”

“谁是你师兄!哈!哈哈……”那头传来一阵狂笑。

果然不是高诚实。听声音有些耳熟,却又想不起来是谁。方思慎也不追问,耐心等待对方自报家门。

那边笑够了,终于嘻嘻哈哈道:“对不起啊,方老师,我是洪鑫垚。”

“洪鑫垚同学,你好。”

“方老师,我又遭难了!只能靠你了,你可一定要来救我!”语气夸张到虚伪得不行。

“你先说说怎么回事?”

“我初五就被老头子轰回来上补习班了,你不是叫我寒假把上学期的作业补上吗?昨儿下午好不容易得空,我就去书店买书了啊。谁知道买回去被监护人看见了,老太婆愣说我买了一堆黄书,怎么解释都不肯信,非要打电话跟老头子告状,还要统统给我烧了!方老师,你可得给我主持公道,你是大博士,老太婆铁定听你的!”

方思慎问:“你买的什么书?”

“我想想啊……那个什么《嫁给太监做老婆》,《太监与后妃:不得不说的故事》,《古代太监怎样偷香猎艳》……”

方思慎:“……”= =|||

第〇一九章

托京师大学的福,校区周围跟文化沾边的生意都十分好做,书店尤其兴旺。东门外大马路拐个弯往北延伸,横竖两条街,大大小小书肆林立,各具特色。

若不是跟着方思慎,恐怕洪鑫垚这辈子都不会知道卖书也能这么兴旺。

话说洪大少打通方老师的电话,特地转给监护人听。因他前科累累,又有洪要革着重叮嘱,老太太这回说什么也不肯松口。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亲自押送至京师大学,看见方思慎从宿舍楼里出来,才真正放心。

方思慎敬老,精明厉害却又满面慈祥的老人家亲身拜托,哪里还好意思推辞。只得顺着人家话头道:“您说的是,坊间书籍鱼目混杂参差不齐,很容易被误导。正好我自己也要买几本书……”

“那真是太麻烦了。小垚,还不谢谢老师。”

“谢谢老师!”洪鑫垚在后头冲方思慎挤眼。

像所有不甘寂寞的退休教师老太太一样,洪鑫垚这位监护人十分熟络地跟方思慎唠起嗑来。

“别看小垚有时候淘气,可也不是不爱学习的孩子。虽然基础差点,我瞧他对传统文化挺感兴趣的哪。上学期差不多每周六回去,都跟我老太婆讲又参观了什么博物馆。你们这门国学选修课开得好哇,连上课带参观,还写论文搞研究,我看行!”

方思慎听到后来,抬眼去看洪鑫垚。

洪大少几时还记得为了周六下午跟周忻诚等人厮混,向监护人撒下的系列文化谎言。这下当场拆穿,慌得赶忙拱手作揖,拼命挤眉弄眼哀求暗示。

方思慎收回目光,认真跟老太太说话:“那是上学期,主要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这学期要集中精力写论文,周六下午不会再安排参观活动了。”

洪鑫垚闻言一愣,没想到方书呆也有脑筋这么灵光的时候,居然转口断了自己后路。人家总算照顾面子,没有揭穿自己,一时不知该谢他还是怨他。

送走老太太,两人一前一后往书店蹓跶。洪大少情绪有点不平,走得心不在焉,没留神前方领路的人突然停步转身,差点笔直撞上,吓得嚷出声来:“你干嘛!”

方思慎退了两步,站定之后一脸严肃地盯着他。

“干嘛……”洪大少语气莫名虚了不少。

“原来你撒了一学期谎,还拿选修课当挡箭牌。”方思慎看似平和,语气中却透着冷淡。

“哪有……”不过芝麻大点破事,到他那怎么就搞得罪大恶极似的。洪鑫垚愤然道:“我不过嫌麻烦而已,照实说也没什么,周末跟同学出去玩会儿怎么了?就是老太婆太罗嗦,等她盘问清楚,天都黑了,还玩个屁啊!顺口找个由头,又不是故意要骗她。”

“我无意干涉你的私生活,但是我不喜欢被别人当作撒谎的借口。”时有路人经过,方思慎声音放得很低,“希望没有下次。”

洪鑫垚气不打一处来,怎么听怎么憋屈,偏不知回什么话才好。

他在家过了个年,又拘在补习班苦了个多星期,看见方思慎,心里还留着采风时相处的亲切印象,小别重逢,其实颇为高兴。再加上补习期间另有特别收获,对于跟方老师见面,还夹杂了些阴暗的兴奋情绪。谁知这番打岔,把良好气氛尽数搅黄。一巴掌拍在路旁树干上,忍不住吐出一声:“我靠!”

方思慎不再说话,转身就走。

洪大少恨不得接着再踹几脚,眼见方思慎要拐弯,几步追了上去。

一路经过好几家大门脸书店,方思慎都没有进去的意思。直到最后停在一个毫不起眼的铺子门前,回头看看洪鑫垚,示意他跟着自己。掀开帘子进屋,门边楼梯又窄又陡,一头通往上边,一头通往地下,小小一间书肆,竟是上中下三层。各种书籍密密麻麻层层堆垒,仿佛随时有可能倒下来,把店里的人统统拍扁。

洪鑫垚个子高大,进门时已经差点顶着脑袋,转身时又几乎将中间一摞书扫到地上。

方思慎回头叮嘱一声:“看着点。”熟门熟路踩着楼梯往下走去。

因为没开学,人不算多。不论男女老少,都在架子前书堆边或站或坐,或倚或靠,一本接一本地翻。洪鑫垚看了两圈,也分不出谁是伙计谁是顾客。白惨惨的节能灯光照着一颗颗低垂的脑袋,除了偶尔纸页的哗啦声再无动静,片刻前才经过的通衢闹市仿佛属于另一个时空。洪大少觉得自己好像进入了某个神秘的帮派据点,精神一下提了起来。抬眼四顾,满目书本。书脊上一列列文字明明认识不少,偏偏没几个看得懂意思,一串串如同咒语般在眼前晃动。

“喂!”他压低嗓门,扯了扯前面的人。

正好方思慎回过头,递给他薄薄一本小册子:“你翻翻这本,看读着费不费劲。”

还想问什么,方思慎已经抽出另一本看起来,神情专注,就跟被书吸进去了似的。此情此景,一种无端的压力在狭窄的空间里蔓延,洪鑫垚话到嘴边,咽下去了。

低头看手里的书,封皮上四个字:《宦官史话》。总算洪大少跟着史同没白混,认得“宦官”就是太监。此书装帧朴素简单,比他之前买的那堆花花绿绿寒碜多了。打开第一页,目录就是直接按照历史年代排的。不枉洪大少期末考前突击了历史一科,把最基础的朝代顺序表背得烂熟,瞧见这目录,眼前一亮。

他难得翻开哪本正经读物感觉不费劲,一时不禁飘飘然,骄傲自豪之感油然而生,破天荒头一回定下心思,一个字一个字慢慢看起来。看完前言介绍,正文里开始出现一段段古籍引文,傻眼了。有点不甘心,对着脚注又啃了半页,只觉头昏脑胀,耳鸣眼花,“啪”一声赌气般把书合上。

这一声余音袅袅,几乎惊动了所有看书的人。对上好几双望过来的眼睛,洪鑫垚拉开嘴角,无声赔笑。等旁人都定下来,不再往这边瞧,才悄悄把书塞回方思慎手里。

“怎么样?”方思慎问完,见他没做声,忽然意识到是不好意思说看不懂。将手边挑出来的另一本递给他:“看看这个。”

洪鑫垚接到手中,才发现这本比起前一本要厚得多,书名叫做《白话国史之宦官传》。放在一年前,洪大少十有八九要问:白话是神马话?如今经受了一些文化洗礼,多少听说过“白话文运动”,知道这本虽然厚,却不会有天书般的文言,乖乖打开读起来。

读到脖子发酸眼睛发胀,抬头扭扭肩膀,吐出一口气,觉得这辈子的书简直都在这一刻读尽了。回头翻翻,竟然不过十几页,大感挫败。轻轻拿书撞一下方思慎,见方老师抬眼露出询问神色,洪鑫垚双手端着掂一掂,意思是太厚了,默默捧还给他。

自觉丢脸,有点不愿抬头,谁知方思慎却又送了一本到眼前。这本比前两本更厚,硬壳精装,跟字典似的。封皮上一幅白描漫画,两行大字曰:《绘图本白话国史专辑——宦官的故事》

接过去,小声道:“不用看了,就这本吧。”

“那你自己去楼上结账,直接回家吧。我再挑挑别的。”方思慎想想,又补一句,“到家给我打个电话。”

洪鑫垚听得方思慎让自己先走,不知怎的,有些不太乐意。左右看看,道:“我在这看会儿,咱俩一块儿走呗。”说着,学其他人的样子,抽出书架底下的小马扎,寻个不碍事的角落坐下,捧着那本大画册,正儿八经看起来。

他一米八几的大个子,缩成团局促在书堆里,方思慎不由得替那屁股底下的小马扎担了一回心。看他大少爷颤颤悠悠坐下,稳稳当当翻书,情不自禁笑了笑,换个架子淘自己所需。

看了十几页,洪鑫垚坐不住了,原地伸个懒腰,东张西望,才发现方思慎换了位置,正斜靠在对面拐角两个书架之间的空隙里。架子边沿一大摞书,看样子全是他挑的,翻完一本,随手抄起第二本,眼神都不带挪动一下。大约感觉到洪鑫垚的目光,方思慎冲他点点头,微微一笑,也没想起来问他是不是要走,继续专心看自己的。

洪大少心想:叫他方书呆还真是一点不冤枉。

地下室的窗户有一半露出地面,阳光斜斜照射进来,在方思慎身上洒下一小片流金,如水般荡漾。他自己却浑然不觉,任那细碎的光斑在肩头颈侧跳跃,衬着嘴角尚未消散的笑意,成为料峭春寒里破土而出的一粒种子。

洪鑫垚刹那间觉得方书呆好像变成了一幅画。到底是幅什么画,他艺术修养有限,却也说不上来,只是本能地盯着看了又看,心里一时空空的,又似乎满满的,什么都懒得去想。这感觉似曾相识,好半天,才记起寒假里一块儿去河滩边看司马祖坟,方书呆独自站在石头上看风景的背影,貌似风马牛不相及,不知为什么,偏觉得出奇地一致。

伸手从屁股兜里摸出手机,一边神思昏昏,一边还没忘了设置成静音,把对面那人,连同书架、窗户、阳光一起,拍了下来。

等方思慎终于选好自己要买的书,早候在旁边的洪鑫垚立刻凑过来。方老师明显一愣,差点就问“你怎么还没走”,总算想起前因后果,道歉:“对不起,让你等这么久。”看见洪鑫垚把三本书都拿在手里,有点吃惊:“不用这么多,能精读一本力所能及的就好。”

“书还怕多?我看都挺好的。”洪大少不肯露怯,俨然爱书好学状。原来他等得无聊,将方思慎先头推荐的两本又抽出来,心情没有起初那么浮躁了,看起来倒也不像开始那般艰涩。三本书搁一块儿,忽然福至心灵,体会到方老师一片苦心,那是真心实意为自己着想,之前那点愤愤不平彻底九霄云外。

出了书店,天色已经擦黑。洪鑫垚挨到方思慎身边:“方老师,您不生气了吧?”

方思慎看他一眼:“我本来也没生气。”

“那我请您吃饭好不好?”

“不用了。都这么晚了,你赶快回去吧。”

“我都跟监护人说好了,和您吃完饭再回去。”

方思慎怀疑:“你什么时候说的?”

“等你的时候啊。你看得入神,我出来再进去你也没注意。”见方思慎将信将疑,把手机递过去,“不信您问问。头一个号就是,我刚拨了没多久。”

确实是该吃饭的时候,方思慎道:“不用问了,也不用你请。你不嫌弃的话,跟我吃食堂吧。”

“不成,这顿饭我非请不可。”洪鑫垚中间出来打电话,已经看好附近一家馆子,拖着方思慎的胳膊就走,“我要是去补习,一个下午五百块,那还是上大课,您花这工夫替我挑书,都赶上vip个别辅导了,好歹让学生表示一点心意。您要不吃饭,我是不是得出课时费啊?再说我都好长时间没出门了,不是上课就是跟老太婆大眼瞪小眼,连个说话人都没有……”

转过身眼巴巴瞅着方老师:“你就当可怜可怜我,爹不亲娘不管的,扔在这跟孤儿有什么两样?陪我吃个饭,又不是要你命,至于嘛你……”

方思慎终于被他拖进“醒醉轩”,坐了下来。没法推脱,情理上也说得过去,干脆坦然接受。洪鑫垚在人际方面有的是悟性,挑的地方环境不错,价位适中,是学生们请客首选,方思慎以前也曾来过,倒不觉陌生。

点了两个招牌菜,方思慎把自己买的几本书拿出来翻看。按说他手头根本没有余钱买书,但是过年回家穿回一身新衣裳,等开学寒假采风的补贴也该下来了,太久没逛书店,一时心痒,留出半个月伙食费,剩下的花了个精光。

洪鑫垚被他忽略惯了,想起画册上看到的一段,翻找出来推到方思慎眼皮底下:“方老师,您看这个。”

方思慎放下自己的书,顺着他手指看过去。

“各行各业,都习惯供奉历史上与本行有关系的名人。木匠奉鲁班为祖师,妓女拜梁红玉为祖师奶奶,太监这一行,拜的正是太史公司马子长。”文字旁边画着一尊牌位,一群前清太监正在跪拜行礼。

“方老师,照这么说,太史公岂不是第一个太监?为什么史同那小子说宫刑早于前汉一千多年就有了?”

方思慎把整本书前后都翻了翻,才道:“能联系起来思考问题,进行比较,非常好。不过你先把书从头到尾读完,如果还找不到答案,咱们再一起讨论。我给你个提示:受宫刑和成为太监并不能划等号,包括宦官的含义,起初也并非专指太监。大夏国历史上,专门使用太监在后宫当差,是汉代以后的事。使用太监,是为了避免秽乱内廷,所以,这一习俗实际上是与宫禁日渐森严,等级制度日趋完备紧密相连的。”

“哦。”洪鑫垚点点头,一脸似懂非懂。没话找话:“我看太史公要是知道自己死后成了太监的祖师爷,铁定特郁闷。”

方思慎无奈地笑笑:“人都死了,哪里还管得了这些。”不由感叹道,“历史文化遗产在后人手里呈现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