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 回道缘法相论适志两师徒对问人间(1 / 2)

灵山 徐公子胜治 2019 字 2022-09-18

俗话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梅振衣就是先后向明月与金乔觉求教众生观。弥补了苦海中见知的缺陷。修成阳神变换分身。但是众生之中真的是无所不有吗?错了。可见的世界毕竟有限。可能有很多人很相似。可以观法借鉴。一窍通而百窍通。但也有的人世间极为罕见。甚至从来就没出现过。比如李白。

文字是从鸿蒙中灵智开启的文明传承象征。是凡人间的妙语声闻。李白是一个符号。是将这方块文字运用的最高峰。在此之前。无人有他的文采。屈原、相如皆不及也。

而属于这个符号的李白一世过去之后。时间会脱去多余的累赘。只留下洒脱的神髓。后人便能捕捉到那种自己形容不出的情怀意境。比如那一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也许在庸俗的眼睛里他什么都没留下。但你在追求轻灵的情怀意境时。便能找到那一丝投影。——钟离权的仙家妙语声闻。其大意如此。

梅振衣连连点头。沉吟着又问了一句:“李白此世之行。非仙家所取。热衷于庙堂之上展宰辅之才。他谪身时的修行愿心。究竟是什么

钟离权只答了四个字:“适志而已。”

简简单单四个字。含义却很复杂。首先功名并非贬向也绝非是恶行。本身值得鼓励。就看他做了些什么。所谓世外高人可以对事无所谓。可以对人遗憾叹息。但不必空口狂言讥忿嘲骂。否则并不是真正的眼界超然。而是酸溜溜的小肚鸡肠、或幸灾乐祸的小人样、或莫名其妙的空狂妄。

想当年梅振衣未成仙之时。无论是钟离权在菁芜山庄门外见他手舞板砖的样子。还是玉皇大天尊在万家酒店听他纹银十两赌江山。都只是一笑而已。

长庚星君已经能够看穿。但却选择了一种看不穿的方式。谪身再入轮回修证。虽然不知他最终要修证的是什么。但是李白走过之后。你能说他白来这一场吗?不因已修证地仙家心境所扰。再入轮回真真正正的走一遭。见证未经历之感悟。这就是他的目的。很难说清楚。只能用四个字来概括——适志而已。

梅振衣在云端上沉思。师父刚才其实是教了他一种法诀。这种仙家法诀无法用文字来描述。传授地内容是关于如何谪身再入轮回。照说梅振衣的修为已经到了。证真仙极致得通明法眼与无碍缘觉。自己就能够堪悟。而他偏偏没有勘悟。直到钟离权开口点传这才明了。

了悟这一层境界。是修为更进之后。诸金仙、菩萨斩化身下界历世修行的根基。届时再亲自谪身入轮回。倒不是说求证金仙之前必须谪身下界走一遭。但这一境界必须是要明了勘悟的。否则无法历化形天劫成就金仙。

梅振衣不说话了。钟离权却摇着扇子问道:“徒儿啊。你已证真仙极致。为何直等到师父开口。才能勘悟此仙法?”

梅振衣沉思中笑了笑答道:“看我立足之地。尘缘未尽。犹在红尘中打滚。故此未悟。”

“知道就好!你的修为精进太快。因福缘广大。根基虽扎实。但见知相比修为尚显不足。今日已堪悟。是否有心也谪身入轮回走一遭?”这回轮到钟离权追问徒弟了。

梅振衣摇头答了一句几乎一样地话:“看我立足之地。犹在红尘中打滚。故此不必。”

钟离权:“你既明白这个道理。也能明白仙界的妙处。前一阵子你去无边玄妙世界印证修为。短短时间怎么就回来亭所惊动。这番下界也是机缘。不然怎会悟谪身入轮回之道?”

钟离权挥扇子敲了梅振衣的脑门一记。每次见面都免不了这个习惯性地动作。喝道:“以你此时的修为。在仙界中修行。迟早会了悟的。无非时日久远而已。但留在红尘中。只有遭遇谪仙这种特殊的机缘方可。孰难孰易还不清楚?今天算你走运。但你还是需要去仙界修行。不必总是羁留红尘。”

这一扇子敲的尤其之重。梅振衣揉了揉脑袋道:“师父这是要赶我上天吗?”

钟离权:“是的。缘法未到不许下界!”

梅振衣:“什么缘法?”

钟离权眼睛一瞪:“跟我装糊涂?眼前的缘法自然是胡春成仙。至于推演之外的事。为师也不知。”

梅振衣躬身道:“弟子明白了。毕竟尘缘未尽。容我安排一番。胡春成仙尚须几年。眼下倒是行儿的师父李元中飞升在即。”

梅应行今年十八岁了。个头已经与他父亲一般高。这些年一直跟随李元中在白莽山修行。这一对师徒非常特别。李元中从来没有传授过梅应行任何口诀心法。只是指点梅应行如何去修炼自己所学。

不论是梅氏家学。还是青漪三山各位高人地指点。再加上诸位妖王伯伯随意传授一些零碎。已经足够让梅应行去学了。他所需要的是一条修证之路。

这一天。梅应行在白莽山潜龙渊上练习“书法”。李元中站在潭水边静静的观看。这一帖《洛神赋》梅应行写了十年。如今已大有妙处。只见他凝神提气脚踏水面。手中的笔就是李元中那一根沉重的金乌磐龙杖。水面上写字。一笔一划笔意不断。字迹奇异的凝在水面不散。直到一整篇文章写完。梅振衣的汗水挥发已在头上形成蒸蒸白汽。他走回岸边行了一礼。将金乌磐龙杖交还给李元中。又过了一盏茶的功夫。潜龙渊水面上的字迹才缓缓消失。

梅振衣在云端上默默的看着。暗中不住地点头。李元中看似没有直接传授行儿法诀。但如此指点“书法”。其实就是梅氏绝技神宵天雷术中“神宵天雷踏罡步”的根基。

行儿的修为如今已相当不错。易经洗髓接近圆满。以三十六洞天次第来印证。相当于第二十二洞天“御形”地境界。虽然他学的并非丹道。如果与梅振衣本人的修为精进来比较。梅应行自然远不如父亲。但对此不能强求。

有些经历与福缘是无法复制的。甚至是可遇不可求。包括梅振衣地道侣以及所有门下弟子。都没有他那般精进。对儿子又能说什么呢?顺其自然吧。李元中与梅振衣。从来就没逼迫梅应行修炼到什么程度。只是依缘法点传而已。

休息片刻之后。李元中拄杖问道:“行儿啊。你我在白莽山结缘。有多长时间

“已有十年。”梅应行很恭敬的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