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政体改革(2 / 2)

“有那些人想让我做皇帝?”刘万华是个商人,哪怕这么久的工作,依旧是商人,不懂里面的道道。

“主要就是泗水各家,包括你陈伯伯,张伯伯。”刘万华说道。

刘一鸣松了口气,军队没有参与就好,但是要抓紧权利体制建设了,正好,整编!支部建在连上!

“这样吧,我会做个政府的初步规划,主要是建立那些部门,那些机构,他们的权利,组成,等等,至于当皇帝的话,就别再提了,相信我,那不是个好差事!”刘一鸣说道。

怕刘万华不信,刘一鸣补充到,“再过三十年,您七十岁,我五十岁,咱们俩一死,我儿子十几岁,能镇得住他们?到时候咱们得落个绝后的下场!”

“没那么严重吧!”刘万华有些不信。

“明宗室弟子上百万,后来呢?就封了个不知真假的延恩侯,那都是明亡几十年后的事儿了!”刘一鸣恐吓道。

“那…行!我去和他们说一下!”刘万华有些犹豫,但是还是答应到。

这就够了,谁面对皇权不犹豫?华盛顿?他要是当那个皇帝,还不如当个资本家,包括他的总统也是,穷的没钱运转!

送走了刘万华,刘一鸣有些头痛,刚刚安定下来,就不消停!

“陈伯伯应该是闹意见了吧?”刘一鸣想着,也是,他是一把手,这也是炎黄子孙的弊病,如果是一把手,那就什么都要掺和一下,什么权利都得掌握在手里,不然就不痛快!

这也是中西方的差异,文化差异,只能融合发展,而无法抹除,哪怕嘴里喊着脱亚入欧的日本,也没有逃脱这个模板,因为它的文化底版是由汉字构成的,脱离汉字后,不得不引入其他语言文字用作日常用语的补充。

“这样,临时总统,采用总统共和制,权利分流,反正是临时政体,将权利平衡一下就行,然后引入监督制度,这样不行,权利太大了……”刘一鸣拿出一张空白纸张,写写画画到。

“呼~”良久,刘一鸣几乎放弃了这个想法,想凭空做出合适的政体,是不现实的,哪怕刘一鸣接触了这个时代完全无法想象的知识,也无法做出。

“那就这样…”刘一鸣重新做着计划,一夜未归……

一月二十一日,泗水政务厅,当下的要员们都集中在这里,静待刘万华给他们说的,刘一鸣制定的政体!

“你说一鸣会怎么做?”陈江涛问道刘万华。

刘万华也不知道啊!但是不说点什么又不好。

“他说要做共和体,应该和美利坚差不多吧?”刘万华不确定的说道。

“这…唉!就怕咱们华人适应不了啊!”陈江涛知道美国的体制,但是就怕华人适应不了,失去皇权的压制后,华人又被荷兰人压制,荷兰人平时也和士绅差不多,所以也没多大区别,搞成共和制,陈江涛还真没底。

“来了来了!”人群中有人说道。

“来来来,这是新的任命和组织构架,发下去发下去!”刘一鸣顶着俩黑眼圈走进政务厅,强打精神的说道。

很快,一大堆文件发了下去。

“教育部部长?”张文涛拿着新的任命,或者说区别不大,就是从文化部下独立出来,成为新的部长。

其他人也差不多,不过刘一鸣除了国防部长外,兼任了外交部部长!

“从今天起,废除之前的政治构架,同时也进行了一定的人事变动。”刘一鸣没有询问,而是直接说道,他发现,有些事不能商量。

“首先,成立国会,负责制定宪法及其他法律,具体情况暂定。”

“其次,陈江涛任南华共和国临时总统职位。刘万华任临时副总统,兼任总理。”

“成立外交部,农业部,工商部,警察部,财政部,交通部,水利部,国防部,卫生部,教育部,文化部,十一个部门,任命已经给你们了,职责也已经给你们了。”

“以上诸多部门对总统负责。总理和国会行驶监督权。”

“司法体系,及地方任命,以及移民署,开发署,南华中央银行,电报局,向总理负责,总统和国会行驶监督权。”

任命没有太大的更改,只是将许多权力重组,例如文化和教育,工业和商业,以及农业部成立。

没有办法,要保证陈江涛没有怨言,又要保证刘一鸣能控制大体走向,刘一鸣只能搞出个四不像出来,至于内耗?

军队根本没有在这里面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