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五章 移民(下)(1 / 2)

“第1批3十万人的运输计划已经完成,第2批5十万人已经完成基本培训,1周内能出发。”

“第3批的招募计划并不顺利,目前只有4十多万人报名参加培训,完成度不到1半。”

紫微宫办公室内,许辉和孙载之1起向刘1鸣做着汇报。

刘1鸣计划趁着今年秋到明年春的5到8个月之间,向黎凡特地区输送1百8十万华人,同时通过各种手段将当地人口减少至少3百万。

当然,这次不是那么粗糙的进行消灭,而是通过各种手段让他们离开,去新的地方定居。

这么1来,华人的数量能达到地区总人口的20%,战争结束后还将进1步增加。

不过,愿意移民的人口数量,限制了刘1鸣的规划。

“工程兵团不能送去吗?他们本就是难民,移民的福利应该能吸引他们才对。”孙载之主动发言。

“先不说工程兵团已经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未来工程铺开后酬劳可观。”

“单单这1百多万经过简单技能培训的青壮劳动力,就是战后华夏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

“通过各种方式调1个兵团过去还好说,多了的话,完全是对资源的浪费。”

刘1鸣叹了口气。

最方便快捷的移民方式就是这样有组织的移民,不论是建设兵团还是工程兵团,通过行政命令调动至1个地方,在效率上是最高的。

但是,华夏比黎凡特地区更需要这些工程兵,用来建设各种基础设施,这是战后两年的核心任务。

所以能动的只有建设兵团,而建设兵团现在的发展速度缓慢,招不到人手了。

以前建设兵团里都是穷苦人,实在是过不下去了才背井离乡,而近期招募的人中,接受过教育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是抱着开疆拓土、守土有责的使命感去的。

“实在是没有人的话,我建议加速税收制度的推行,征收财产税,这既能倒逼1部分人寻找新出路,也能提升向富人征收的税率。”

许辉想了想,说道。

随着帝国的发展,税收制度肯定是要不断完善的,税收是国家进行资源调控的重要手段,特别是财产税个所得税,是拉平差距的重要手段。

华夏帝国的优势在于文化上,自古至今,除了既得利益者,大部分人对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非常排斥的,推行财产税,阻力不大。

“陛下,其实不是没有人的,中原地区的人口过于稠密,多年耕种土地早已经变成贫瘠之地,产量稀少,1直以来也都是建设兵团的主要人手来源。”

“议会之前对东南亚地区居民做了1个来源统计,其中1千万人来自大山以东,占东南亚总人口20%,有1千5百万人来自大河南北或者山陕之地,占比30%。”

“青帝国消亡不过几年时光,我们又忙于各种战争,他们生活改善程度,也十分有限。”

“只是我们进行了土改,让土地回到了他们手中,他们放不下的,恰恰就是土地啊!”

在这种问题上,孙载之看的也许没有许辉深刻,但是更有发言权。

许辉是东南亚长大的华人,南华成立后,去过几次华夏,但是所见所闻都比较具有局限性。

而孙载之在华夏呆的时间很长,去过的地方也很多,不断游走在青帝国各个地区、各个阶级,所见所闻更加直观。

百闻不如1见,就像别人和你说战争有多残酷,你是没有1个具体观念的,说不定还会被影视剧带偏。

但是连续爆发的两场冲突,战争最血腥残酷的1面都还因为限制没能播放出来,许多人就已经受不了了。

对于这时候的华夏农民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根,就是他们的命。

“这么说来,还是土改的功劳。”许辉摸了摸下巴。

“暂时没有什么办法的话,就只能以利趋使了。”刘1鸣见2人也想不出其他群体,只能拿出最后的办法。

“如果给的福利太好,财政可能支撑不住。”许辉立即说道。

过去2十年,刘1鸣做类似的事情的时候,从来不考虑财政压力的,1旦没钱了就去借,借不到就抢,抢不够就坑蒙拐骗。

国家利益上,许辉并不排斥,不过目前的世界状况,即便是想抢也找不到地方抢,参战国1个个都穷了。

“不是发钱。”

“百姓们喜欢土地,就给他们土地,阿达纳水网密布,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适合耕种,即便是沙漠中的绿洲,也能进行耕种。”

“凡报名去阿达纳的,不论男女老幼,则授耕地百亩,另外由建设兵团提供贷款以购买种子工具住所,不收利息。”

“凡报名去美索不达米亚的,授耕地5十亩,其余待遇同上。”

“报名去的3年免1切税收,包括个人所得税,不过,这些土地不可买卖,不可无故荒废。”

“对于士兵,愿意留下的士兵享受双倍待遇,获得土地所有权,立功或伤残者根据情况提升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