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八章 准备进攻(2 / 2)

76毫米山炮也叫76毫米步兵炮,是榴弹炮的1种,身管较短,重量较轻只有几百公斤,拆开能由炮班扛着走。

这种便携式步兵伴随火力,没有加农炮强大的射程和破甲能力,但是对付普通的野战工事,精准命中的话,其威力足够保证摧毁。

只是,曲射炮的操纵难度和精准度的确比加农炮低,中近距离上,加农炮能直接瞄准直射,精准度比步枪还强,破坏力也更大。

但是,黄正方不需要这些。

“我已经听说了空军在泰国的战斗方式,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如果我们能集中足够的飞机,1定程度上能取代炮兵的作用。”

“只要取的第1阶段突破,攻破了开塞利,接下来奥斯曼人要么调动手中的精锐部队前来抵抗,要么坐视战役失败。”

“而1旦他们调动手中仅剩的精锐部队……”

黄正方在位于伊斯坦布尔的奥斯曼帝国第1集团军标志上画了个箭头,指向安卡拉——开塞利1线。

“这样,海军就能趁机进攻加利波利半岛,或者强渡达达尼尔海峡,2者都将直接威胁伊斯坦布尔。”

郑磊听到后不住了点头补充道。

这才是他想要的辅助部队,而非那种1个劲儿围绕着艾因塔布展开的,毫无生气的计划。

这样的计划其实很正确,围绕着艾因塔布打,能保证尽快攻下艾因塔布。

但问题是,即便没有这支在艾因塔布后面的部队,郑磊也不觉得艾因塔布能挡住他的进攻。

这些个日子,华夏帝国6军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调整,战斗力又上升了1个台阶。

集中兵力打固然稳妥,但是这样4平8稳的战斗方式光让比雷吉克方向的军队就能打完。

投入阿达纳方面的集团军,完全就是浪费。

再说了,奥斯曼尼耶及海湾东部也有两个军的部队,用来辅助进攻已经完全足够了。

他需要的是,加快战争进程的方式。

“黄正方少将,经战区司令部推荐,总参谋部批准,陛下同意,特任命你为第十5集团军军长……”

“郑尚青少将,经战区司令部推荐……”

郑磊十分喜悦的在两份委任状上填上了2人的名字,他们已经通过了他的考验。

“从现在起,你们手中掌握着十几万兄弟的生死,我要求你们,永远不要放松警惕。”郑磊盯着2人。

“是!”

黄正方与郑尚青2人异口同声的立正喊道。

“我命令,第十5集团军立即开始进行准备,翻越山脉,只差开塞利。”

“空军第1轰炸师和第2轰炸师将会在战斗开始后,对开塞利及周围城市进行轰炸……”

…………

叶卡捷琳堡,俄罗斯帝国入侵亚洲的桥头堡。

1919年十1月被华夏帝国占领,之后,双方1个在乌拉尔山区西侧磨刀霍霍,1个在乌拉尔山区东侧整戈待发。

双方的火药味1度非常浓烈,俄军时刻准备着打回亚洲地区。

毕竟除了领土,亚洲地区还有俄罗斯帝国的重要财富油田,秋明油田是俄罗斯帝国向德国赔付战争赔款的重要资源。

也是与德国进行贸易的重要资源。

不过,在十2月末,俄罗斯突然停止了这种磨刀霍霍的架势。

“陛下,我们不应该同意英国和法国的提议,这样会让民众和士兵们心生失望的。”

米哈伊尔2世的国防大臣,亚历山大上将找到了皇宫来。

原因是俄罗斯帝国突然停止的战争准备。

米哈伊尔2世日前同英国和法国的特使进行了多次会面。

按照外交大臣的说法,双方爆发了多次争吵,英国联合法国向俄国施压。

并非是针对俄罗斯退出战争的问题,而是针对俄罗斯帝国和华夏帝国关系的问题。

英国和法国要求俄罗斯帝国与华夏帝国达成停火协议,双方暂时维持当前实际控制线。

对于俄罗斯帝国公民来说,这简直耸人听闻,他们已经失去了3分之2的国土,却被要求停火。

还打着和平和人道主义的旗号。

真要是为了和平和人道主义,华夏人进攻的时候你们去那儿了?怎么没看到你们的身影?

起初,米哈伊尔2世也是不同意的,他的外交大臣也秉持这个态度,主张对华夏帝国发动攻击,并且尝试与德国联合。

这个提议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

虽然在1战中,德国和俄国属于敌对关系,双方互相战死在符合手里的军队以6位数甚至7位数计算。

但是,高层势力中,最亲近德国的国家,并非是奥地利,而是俄罗斯帝国。

而且第2名也不是奥地利,而是意大利王国。

两个协约国,政府中却有不少亲近同盟国的高层官员。

战争开始后,这些官员因为立场问题,坐上了冷板凳,但是俄罗斯帝国战败并退出了战争,还因为遭受华夏帝国进攻,需要德国的支持。

情况自然而然就发生了改变。

外交大臣,在战争之前,就是尼古拉时期外交部的亲德派官僚、贵族,极端反对同意英法的提议。

但是在短暂而频繁的谈判后,米哈伊尔2世很快改变了主意,同意同华夏帝国暂时停火,甚至达成停火协议。

亚历山大知道俄罗斯帝国的困难,但是也无法接受这个消息,因为他认为,这个消息会导致刚刚团结起来的俄国彻底分裂。

“不用担心亚历山大,最多1年,我会给大家1个解释的。”

米哈伊尔2世松了口气,亚历山大来询问,证明事情没有向最差的方向发展。

他之所以敢同意停火,就是做了充分的预案。

当然,前提是他有机会公布并实施1些政策和计划,而非被愤怒的人群1波带走,被迫退位。

就像他的倒霉哥哥,正在荷兰避难的尼古拉2世1家。

“帝国现在的情况很糟糕,工业产能不足战争之前的30%,农业生产下降了1半。”

“持续数年的战争让政府欠下大量外债,我们甚至无法给官员发放工资。”

“长此以往,帝国的政府机构将会全面停摆。”

“我也不想停火,但是情况很糟糕,亚历山大,除非我们能凭空变出几千亿卢布来,不然我必须接受英国人的建议,亚历山大。”

米哈伊尔2世1副悲痛万分的模样,实际上,这也正是他真正的情绪。

同意停战,就等于暂时向华夏人承认自己的失败,上1次他们这样做,还是在十8世纪早中期。

“那么陛下,英国人给的条件是什么?”亚历山大皱着眉头。

这些问题确实存在,而且情况比米哈伊尔2世说的还严重。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极端主张继续战斗。

只有对外防御作战,才能在这种困难时刻凝聚人心。

“财政支持,战后的政治支持,以及让我们不承认华夏帝国的债务。”

“这么1来,我们就会少掉上百亿卢布的债务问题,财政也能松1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