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章 占领开塞利,直指安卡拉(2 / 2)

美国佬认为是华夏帝国毁掉了他们“苦心经营”的局面,实际上华夏帝国只是给他们省掉了中间过程。

如此消耗巨大的恐怖战争,如果不能达到战前预计的战略目标,和战败也就没什么区别。

不管废多大口舌,最终都会回到核心利益的争夺上,而这恰恰是第1次世界大战打起来的原因。

然后,就在美国人还在为了不切实际的幻想上蹿下跳时,华夏帝国于1920年2月发起了春季攻势。

战火重燃,美国便将调停失败的全部责任丢到了华夏帝国身上。

…………

地中海北岸,夜间最低气温刚刚回升至5度以上,白天能达到十几度,这个气温有些低,但还算可以。

阿达纳西北方向的山区中,1队队步兵沿着土耳其人常走的山间土路,徒步前进着。

这边的路是以前的商道,有些地方并不宽阔,但是也能通过马车,只需要稍稍加宽1点,汽车就能单向通行。

山区大规模行军是很废时间的,弯弯绕绕的道路拖延了第十5集团军整整1周的时间。

2月十日,第十5集团军101师抵达奥斯曼帝国重镇开塞利外围。

此时的开塞利早已经知道了华夏帝国正在穿越大山,向他们方向行军的消息。

山区中有奥斯曼人的固定哨所,也有大量商队和平民,单独或小规模行动,速度比大规模行军的第十5集团军快了不少。

101师抵达开塞利时,开塞利周围已经构建了完善的野战工事,驻守着两个师的奥斯曼帝国步兵。

其中1个是从安卡拉调来的,前奥斯曼帝国第4集团军的1个被打残了的师新整编出来的,有1定战斗力。

可以说,开塞利守军是比较有信心挡住华夏人的第12批次攻击的。

因为根据他们的侦查,华夏人并没有携带重火力,山区行军也缓慢,短时间内也无法集中优势兵力战斗。

而开塞利方向呢?靠着铁路,处于中段,不论是前线还是后方,都在向这个地方增援,且速度较快。

奥斯曼人1直宣传的是,他们是输给了华夏帝国强大的炮兵,最重要的是宣传着宣传着,他们自己也信了。

觉得没有优势炮兵的华夏军队不可能攻破他们的防线,所以放松了警惕。

接下来的两天好像也证实了其说法,101师整整两天未曾进攻1次,奥斯曼人的数量已经增加到3个师。

直到2月十3日,101师才进行了连排级规模的试探性进攻,次数频繁,但是攻势都不怎么强烈。

奥斯曼人打退了华夏人多次进攻,正在沾沾自喜,殊不知他们的火力配置,主要防御方向,士兵素质等都已经暴露。

剩下1些暗堡,重火力什么的,101师没有试探出来,但是也没有加大进攻规模。

因为没有必要。

2月十5日,位于山脉中的野战机上,数十架战斗攻击机和1百多架轻型和中型轰炸机满载弹药和燃油起飞。

9点整,101师开始进攻,依旧是连排级的进攻,进攻方向是开塞利东南侧阵地。

这个方向上,每次试探性进攻传出的步枪声是最多的,新兵的数量应该极大。

9点3十分,机群从群山之中飞出,来到开塞利东南侧阵地上空,战斗攻击机和轻型轰炸机拉低机头,用小型炸弹和机枪近距离攻击地上的奥斯曼士兵。

这边确实新兵居多,没有接受过相关训练,也没有正式战斗的经验,且大多数人没上过学,更不知道飞机是什么。

当航空机枪子弹密集如雨点般扫射地面,并扔下致命的炸弹时,地上的新兵们慌了。

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和对死亡的恐惧,让他们无法控制自己,只能慌不择路的狼狈逃窜。

他们1逃窜,阵地就完全乱了,101师轻易占领了阵地,并继续向内突进。

这次就不是连排价格的步兵进攻了,而是大量战斗部队乘车快速突击。

1辆勇士车能载几名士兵,同时还能带1架重机枪或者迫击炮、火箭筒。

1辆轻卡可以拉1个班,同时携带1些作战物资。

几百辆勇士车和数十辆轻卡从阵地缺口涌入,并且1路狂飙。

天上,中型轰炸机们已经对后方开塞利城进行了低空饱和轰炸,很轻易就撕开了1个缺口。

华夏帝国士兵从缺口处涌入,并未特别深入,只是占据了几个街道,架设好机枪就结束。

主力从东南侧直着向东切割过去,混乱中的奥斯曼人轻易被切割成两份。

101师剩余的步兵们也在这时候发起了进攻,在战斗机和轻型轰炸机的支援下,快速将城外的奥斯曼人分割的708落。

没有让奥斯曼人调整,架设着机枪的车辆便开始横冲直撞起来,到下午4时,城外战斗完全结束。

夜间,101师和102师用76毫米炮、火箭筒、迫击炮等,挨个点名,通过野战清理了开塞利外围城区,占领了所有出城道路。

这个进攻节奏奥斯曼人根本适应不了,他们很多人还没清楚发生了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就被赏了1排子弹,或者炸弹炮弹。

华夏士兵快速的进攻没有给奥斯曼人任何调整的时间,对于他们的指挥官来说,每1次派出部队,和损失部队的区别不大。

因为在那之后,他就没法指挥这支部队了。

凌晨6点,天还黑着,内心恐惧的奥斯曼人发生了哗变,杀死了军官,扎堆儿向华夏人投降。

早上8点,101师向集团军指挥部报告,

“已成功占领开塞利,全歼敌守军3个师。”

黄正方立即回电,

“101师,102师,立即组织列车,向安卡拉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