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换届(2 / 2)

林安民突然想起了组建内阁时,陆军部对东南亚防御圈的兵力浪费。

东南亚此时还剩三股势力能够到南海,除了华夏外,一个是法国的印度支哪,位置不小,但没什么用。

法国远东舰队有两条战前的七千吨级巡洋舰,几艘战后建造的轻巡洋舰,然后就是一堆老旧的炮艇和驱逐舰。

其中有点战斗力的,就是几艘战后建造的轻巡洋舰,其他军舰由于理念落后和装备老化,无法适应高强度战斗。

另一个就是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华夏帝国趁机收回了英殖民地,英国远东舰队失去母港,改名为海峡殖民地舰队,驻地新加坡和海峡殖民地。

这支舰队就有些烦人了,没有战列舰,因为英国人知道在这个狭窄的地区,布置战列舰没什么用。

英国人在海峡殖民地建设了一个庞大的岸防堡垒群,用来保护港口,封锁近海。

一支驱逐舰队、一支潜艇部队、水雷部队,旗舰是一艘轻巡洋舰。

在岸上,还有一个机场,布置了轰炸机。

英国人的目标很明确,短时间内封锁海峡,让海峡失去作用。

堡垒群加上潜艇和水雷,华夏帝国想有动作,最少得在这儿浪费几个月时间。

作为回应,华夏帝国成立了红海舰队,配置和英国人的配置基本相同,不过没有大规模堡垒群,只有几个小规模岸防堡垒区。

一副如果英国人封锁马六甲,华夏就封锁红海的样子,让双方都投鼠忌器,不敢妄动。

随着时间推移,华夏帝国对阿拉伯和黎凡特、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投资越来越多,联系越来越频繁,华夏帝国政府就越看马来半岛不爽。

海军更是直接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进攻计划一年能出好几份。

“铁路通车了?”刘一鸣从中听出了其他意思。

这些年,华夏帝国不是没有想过一旦和英国爆发战争,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最可能的就是,在三个月内,西亚和阿拉伯不会有任何支援,只能独自作战。

而英国从不会一个人上战场,西亚要面对的,将不止一个敌人,敌人可能是法国、是土耳其、或者波斯人,或者当地抵抗者。

为了确保战略安全,大陆桥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自从战争结束,英国、俄国就不断的给华夏帝国找麻烦。

大陆桥中亚段,进度十分缓慢,施工队甚至时不时就会受到袭击。

为了保护铁路和保证施工,北方集团军群都抽调了一个集团军南下中亚,清扫铁路沿线地区。

“按照目前的进度,下周就能并轨,三月正式通车,帝国铁路公司邀请了我,可惜,太远了,不然我真想去看看,看看中亚是个什么模样。”

林安民看了看自己的双手,苦笑了一下。

去一趟中亚,即便中途不停留,来回也得两个月,他没时间,而且舟车劳顿的,内阁也不会允许他去。

“三月,还有两个多月,安排一下皇太子出席通车典礼。”刘一鸣想了想,这是个大事,值得炒作的大事。

不仅是向其他国家宣称华夏帝国摆脱了海洋的限制,实现了陆地连接西亚。

同时也是更改一下华夏帝国对西亚政策的好机会,让刘浩然去一趟,然后采取一下怀柔政策,拉一批打一批,缓和矛盾的最好方式。

“不可!”

“中亚还乱的很,万一出了什么事,影响太大了。”

“随便派个将军去,我看赵家兴就不错,资历深,威望重,或者陈议长,总之,太子不能去。”

林安民一下子站了起来。

皇太子是皇位继承人,政治色彩极重。

先不说危不危险,如果皇太子放了出去,山高皇帝远的,和一些不该联系的人联系上了,产生了不该有的想法,会怎么样?

古往今来,皇权是最诱人的东西,围绕皇权展开的争夺,也是最血腥的。

多少朝代,就是毁在皇权斗争中?

“他们去,没有什么作用,让太子去,才能收拢人心。”

“你别忘了,我是华夏的皇帝,也是蒙古大汗,还是阿拉伯的皇帝,不论从历史还是宗教色彩,我去都是最合适的。”

“但是你们不会让我去。”

刘一鸣赶在林安民再次拒绝之前说道,

“既然我不能去,我的继承者,未来的华夏皇帝,阿拉伯皇帝,蒙古大汗,刘浩然,就是收拢中亚人最好的标杆。”

“他的招牌摆在那儿,总能收拢一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