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骂街的盐商们(上)(1 / 2)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1604 字 1个月前

第246章骂街的盐商们(上)

(写在前面的话,本章里的诗词,本时空还没出现过,不用提醒我。)

林大官人站在郑家别院大门外,今天在他的身后,没有昨天几百人追随那么可怕了,但也有几十个乡亲站着。

在远处,不知多少吃瓜群众在强力围观,已经把附近街口都堵得水泄不通。

昨天打成了那样,都没有波及围观的路人,说明现场吃瓜还是比较安全的,危险系数不高。

但真要说现场围观的角度,最佳位置其实不在街头路边,而是在郑家别院大门里面。

站在大门里向外看,不但距离林大官人最近,还能完整观看到林大官人的正面。

比如充满了好奇心的汪员外,为了同乡道义,今天就亲自带着三十个私家打手,帮助郑家防守别院。

此时汪员外就站在大门里,通过门缝偷偷向外观看。知道对方人多势众,汪员外也怕挨打。

然后就看到自己意中女婿“王禹声”,踏着五彩祥云出现在大门外。

他怎么出现在这里?还没等汪员外反应过来,又看到那“王禹声”对着大门挥了挥手,高声叫道:

“燕子!燕子!我又来看你了!今天带来了我的和诗!”

我一定会把苏州名流张凤翼请过来,协助伱开拓扬州城书画市场,造福扬州本地士人!

我一定在苏州城扫除一切行盐障碍,保证你的货物畅通无阻!

最重要的是,我一定会把南京城秦淮河二百年来第一名姬马湘兰请到扬州,给你当外室!”

人群里有不少懂行的读书人,听完后再看看诗稿,就已经恍恍惚惚了。

这么多详细的计划,不像是没有准备现编现造的,要说先前没有谈过,那不可能啊。

最后一句“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又仿佛是在一咏三叹,不知是劝鸟还是劝人。

林解元连连道歉:“员外莫生气,莫生气,我不说了!”

在这个时代,商业习惯并不是很纯粹的市场竞争,同行之间往往保持着表面联合关系。

没想到,今天从林解元嘴里听到了“结亲”两个字。

竞争不是没有,但也要讲究表面和气,不能搞背弃同行的恶意竞争,除非你势力大到可以不顾规则,官商、皇商之类的就是这种。

但是郑家别院并不小,起码大三进的深度,而白美人肯定居住在最里面。

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林泰来答话说:“我明白员外的意思了,全都是我的错!

是我年轻急躁了,我不该将这些机密事情随意公开说出来!”

只见林解元朝向大门,叫道:“燕子!燕子!我现在就念诗给你听!

甚至连结亲也不是没可能,到了那时候,扬州父老也都是我的乡亲了!”

其他主旨、思想等等方面都先不提,就纯粹说这写诗的技法,当今天下又有几人能得!

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

我这首诗的题目就叫《白燕》,拿去参加征诗,一定可以夺魁!”

人群里也有其他来看热闹的盐商,说实话,听到林解元说的这些条件后,他们也感到动心啊!

而且还听到了“结亲”两个字,更是让人想入非非。

然后大声的说:“员外不要担心,我答应过的事情,一定能做到!

苏州城的人文底蕴如此之深吗?这样的人都只能去考武举?

正当读书人们为了这首《白燕》震惊的时候,有几个衙役从人群里挤过来,开口道:

拿定主意后,林大官人立刻走到汪员外身边,用力拍了一巴掌,打断了汪员外说话。

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

林大官人当然不知道汪员外就在大门里,他喊了几嗓子后,没有吟诗写诗,却又朝向了人群说:

“郑家为富不仁,以在苏州行盐而致富,但却不知感恩,对我苏州百姓毫无敬畏之心,当街横行施暴,我林泰来岂能坐视不理乎?

可没想到,汪员外本人就在大门里面听着,还跳了出来公然否认!

吃瓜众人这才想起,林解元屡屡来到郑家别院大门前,是因为对白花魁的一片深情。

以此引诱那些不安于现状,真正想打破现有盐区格局的“野心家”上钩,扬州城一百多家盐商,总会有那么几个人的。

还有人站在前面,挥舞着手臂指挥,几十人便按照手臂挥舞的节奏朗诵,以求声音整整齐齐。

于是吃瓜群众就明白了,林解元说的念诗是怎么个念法了。

只是这两天,这深情掺杂了太多利益纠葛,仿佛有点变味了。

如果拿这首诗去参加评比,别人又怎么比的过?

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这林解元到底是文解元还是武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