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想想知院会怎么做(1 / 2)

第264章想想知院会怎么做

宋庆历二年春,朝廷颁布新的政策,大量减免赋税,开始与民休息。

政令发布下来之后,全大宋各路地方官员连忙召集地方里正、户长等乡役,在县衙开会议事。

这就看出先整顿吏治的重要性了。

因为大宋前期,各州县的所有衙役,实行的是“色役”轮差民户法,又被称为差役法。

其中又有分为“乡役”和“吏役”两种。

乡役里的里正主要是负责催收赋税,而户长主要是接受官府公文的,类似会计、秘书、文书之职,协助里正催督赋税。

如果是以前,要是地方官吏没有做到位,那就很有可能不管不顾,将朝廷的新政抛之脑后。

这些乡役负责传达上面的政令,要是地方官不管事,唯一的结果就只有地方乡役与衙役该收的苛捐杂税照收,税则少交,剩余的就变成自己的囊中之物。

但如今吏治做到了位,且对于地方吏役给予政策补贴和工资,加上新政策颁布都要纳入考成法,每个月州里都有御史过来巡查。一旦查到政策没有通知或者出了纰漏,乌纱帽不保。

柳永顿时计上心头,随后对众人道:“诸位,我有一计,若是能成,必定大功一件啊,到时候今年胥考名额,或许有望。”

柳永盛怒至极,正准备让人抄家伙干。

片刻功夫,道路尽头就连滚带爬,急急忙忙跑出来一个妇人。

农民们得知今年的税收将大幅度下降,纷纷喜极而泣、奔走相告,田野里到处都能看到精神矍铄,连腰杆都挺直几分的农民。

‘这个时候抓人是最好的时候,人证物证俱在,容不得抵赖!’

男子闻听,立即狂奔去村子里找人去了。

男人脚下更快了,没有回应。

众人纷纷从背包或者腰里掏出了武器。

男人也一下子泪崩,哭嚎道:“我能怎么办?今年又要那么多赋税,王管事连家里的锄头都抢走了,不卖她们,今年就要饿死。”

柳永见到这个情况很高兴,赞赏了上饶县令一番,将他的功绩上报给了御史司,随后又前往其它县。

“王管事,你们干什么?我只是想把自家的孩子卖掉,你们也不许吗?”

见到新政,眼瞅夏税要交,乡里地主就与里正动了歪脑筋,隐瞒了取消大量苛捐杂税的消息,催促农民们继续交税,其中不需要缴纳的赋税,几乎全都落入他们的腰包里。

柳永一时愣住,他还以为这男人行迹匆匆,颇为可疑,以为是偷小孩的人贩子。

顷刻间几个衙役就上去把男人摁住,男人大惊道:“你们干什么,你们想干什么!”

没想到他居然真的是这两个小女孩的父亲。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抓政绩,抓新政,在这个关口信州若是没有做到位,被御史抓住上报到朝廷,那他们的考核就算是彻底过不了关了。

见到柳永一大群人,那个男人先是愣了一下,随后就继续闷头往前走。

所以各地县衙的县令、县丞都在抓新政的事情。

柳永便定下了计策,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众人听完之后,便立即依计行事。

‘但我现在人少。’

宝丰镇离弋阳县城也才三十多里路,但这个乡却是宝丰镇最偏僻的乡,当地村民别说去县里,就算去镇上都少。

“王管事,欠的钱我们自然会还上,你们”

何况也难说这地主有没有与弋阳县令有牵扯。

因此今年吏部磨勘改官,柳永被选为上上品。正常情况下,应该先做六品州通判,但因在知院破除江南私盐案中立有功勋,再加上政绩确实好,所以破格越级提拔,进晋为从五品知州。

这个胥考就是胥吏考试,是今年跟两税分开之后进行的。

柳永穿着普通的长衣大褂,江璩也是差不多的造型,两个人身边跟着七八个州府衙役组成的卫士,似一个个长随打扮。

“太守下令吧。”

但诸多打手全都冲了上去,将他们捆住大摇大摆地往回走。

此刻柳永先是在信州治所上饶县的州府衙门召集各县县令,把朝廷的政策传达下去,等到了四月份,过了大概半个多月后,便忽然乔装打扮,微服出巡,看看地方情况。

他就只好先后退几步。

“请太守放心,这些宵小之辈,我一刀一个,必不能让他们走脱!”

江璩走了过去正要说话,后方又是一大群人过来。

为首的是个干瘦汉子,见到前方小山梁的林荫道间年轻的小夫妻,大喜道:“快,把他们抓回去。”

那王管事冷笑道。

年轻的夫妻哀嚎着。

旁边江璩倒是冷静下来,见对方人还挺多,有那么十来个,觉得好汉不吃眼前亏,向他低声说道:“太守,他们人多,不如先回去,召集人手再来。”

‘若是回去调兵,恐怕来不及了,他们也有可能毁灭罪证。’

但现在突然偷袭,又马上把刀架在众人脖子上,让这些人根本反应不及。

柳永特别叮嘱,让他千万不要去找与地主勾结的人,一定要找被地主压迫,欠了债的人,而且必须要年轻胆气壮的精壮。

其中弋阳宝丰镇军阳山当中,崇山峻岭间就有数个村,名为青山乡,沿着青山河,也就是后世饶河支流双港河往南行七十余里就是。

柳永见此,便嘱咐左右道:“把他抓起来。”

‘他一定能想到办法的。’

年轻夫妻还在发愣,但听说柳永是知州老爷要来抓人,当时候就喜极而泣,表示愿意带路。

年轻的夫妻已是抱头痛哭。

他从景祐元年中进士,当了三年睦州团练推官,又做了三年余杭县令,于宝元二年担任定海盐监,已在地方为官九年,政绩出色。

可也正因如此,见惯了迎来笑往,见惯了人情世故,反倒是愈发老练成熟起来,没那股子狠劲。

‘是了,可智取!’

便当他们走过一个小山梁的时候,前方却出现一个人影,那是个三十岁上下的男人,挑着担子,担子两边各有一个箩筐,箩筐里坐着两个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