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7.第637章 天竺见闻(1 / 2)

吾父朱高煦 北冥老鱼 1066 字 4个月前

第637章 天竺见闻

船队在狮子港休整了几天后,就再次北上抵达德尔巴港,随后弃船乘车,又走了半个月左右,终于抵达了德里城。

这一路上朱瞻壑一边走,一边观察着这一路的风土人情。

后世网络发达,也让许多没去过天竺的人,对他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在朱瞻壑的印象中,天竺就只有一个字,那就是“脏”。

什么死尸飘浮的恒河水,到处都是垃圾便溺的街道,以及随处可见的瘦牛和流浪汉等等,组成了许多人对天竺的第一印象,当然这些也都是事实。

而朱瞻壑现在看到的,则是一个几百年前的天竺,相比于后世的那个天竺,这个时代的天竺竟然要好一些,主要是这个时代的天竺人口比较少,不像后世那个人口爆炸的天竺,生存环境已经恶劣到极致。

人口少,也就意味着人均资源多,再加上朱瞻壑走过的这些地方,无论是狮子城还是德尔巴港,都有大量的汉人移民,特别是狮子城中,汉人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一半。

汉人的到来,不但带来了先进的文明,同时也带了更健康的生活习惯,卫生仅仅只是其中之一。

其实别说天竺了,就连欧洲的巴黎,都还处于屎尿围城之中,不得不发明高跟鞋防止踩中大便,香水更是必须品,以此来掩盖身上的恶臭,相比之下,大明的各个城市简直太干净了。

当然出了城市后,条件就比较差了,经常能见到一些土人随地便溺,家畜也常常围堵在路上,造成交通的拥堵,但总的来说,这些都是小问题。

从德尔巴港到德里的这段路上,随处可见一个又一个汉人移民居住的村寨,这些村寨一般都修有简单的防御工事,四周被土墙包围,晚上还有村民自发巡逻。

这主要是因为之前土人受上层婆罗门的挑拨,与汉人移民发生了冲突,现在虽然镇压下去了,但汉人移民还是保持着警戒的习惯,甚至在农闲时,村子里还会组织青壮习武,这样万一遇到危险,也能有自保之力。

当朱瞻壑他们一行人抵达德里时,发现这里的汉人移民数量更多,整个德里城有十五万居住,其中汉人数量超过十万,这十万人并不是都居住的城里,而是分布在德里城四周,使得德里成为汉人在天竺最大的聚居地。

杨士奇得知朱高煦回来的消息,也立刻率领文武百官前来迎接。

“世子!多年不见,你比以前更成熟了!”

杨士奇向朱高煦行过礼后,这才来到朱瞻壑面前寒暄道。

“哈哈,杨长史你的变化也不小,这一路我父王可是一直向我夸你,说伱是他最重要的左膀右臂!”

朱瞻壑也笑着还礼道。

现在的杨士奇相比当年,看起来苍老了不少,特别是皮肤被晒的黑中发红,简直都快能和天竺本地的土人相比了,光是从外表上就能看得出来,这些年他在天竺应该吃了不少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