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2.第652章 教育改革(2 / 2)

吾父朱高煦 北冥老鱼 1088 字 4个月前

杨士奇一针见血,直接指出公学不可行的原因。

“这个问题我也想过,但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一方面,可以派人回大明悄悄招募,要求不高,只要读过几年正经的私塾即可,另一方面,我打算对公学的教学方式做一些改变,从而让一个先生能带更多的学生。”

朱瞻壑耐心的解释道。

“这不太可能吧,我也读过多年的私塾,一个先生最多只能带二三十个孩子,再多就照顾不过来了。”

郑礼听到朱瞻壑的话,却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

私塾的先生虽然招收多个学生,但其实这些学生受到的教育都是一对一,每个学生学习的进度不同,先生也会针对他布置不同的课业。

比如刚进私塾的学生,可能才开始学习写字,而另外一些学生,可能已经开始背《尚书》了,但这些学生都会在同一个教室上课,这种教学方式在朱瞻壑看来,效率实在太低下了。

“郑祭酒伱有所不知,在我的设想中,公学的教材统一,所有先生都要按照教材教学,这也就降低了对先生的要求,另外学生也会分成不同的班级,每个班级的学生,学习的都是一样的内容……”

朱瞻壑说着,把后世学校的教学方式大概的讲了一遍。

杨士奇这些高官都是聪明人,很快就听明白了,这种完全不同于私塾的教学方式,也让他们有种大开眼界之感,从来没想过竟然还能如此教授孩子学习。

“相比于那种传统的私塾教学,公学的优点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可以控制教材,将孩子培养成我们需要的人才等,这里就不细说了,等日后公学开始教学后,相信大家肯定深有体会!”

朱瞻壑最后总结道。

“太子,公学的确有很多的优点,可是像你说的那样,一个班四五十个学生,就算用公学的教学方法,先生恐怕也照顾不过来吧?”

杨士奇不愧是宰相之才,脑子反应就是快,这时再次提出质疑道,他并不是反对公学,而是觉得有些事情必须说明白,这样日后才会少出问题。

“的确,人数一多,先生的确照顾不过来,同一个班级,总有学得好和学得差的,我们只需要保证大部分人能学出及格的成绩,就已经足够了!”

朱瞻壑也不着急,再次耐心的说道。

“我觉得这个公学的想法很好,咱们可以先在京城办几所试一试!”

郑礼这时却站出来赞同道。

身为国子监祭酒,他们也负责教学生,如果这种公学的教学方法有用的话,也可以在国子监中推行,到时说不定也是一大创举。

看到郑礼支持建造公学,其它的大臣也纷纷表态,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但总的来说,赞同的还是多数,就连杨士奇也支持公学,于是朱瞻壑当即拍板,将建造公学的事提上了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