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7.第957章 兵临城下(1 / 2)

吾父朱高煦 北冥老鱼 1035 字 2个月前

第957章 兵临城下

朱瞻壑兵不血刃拿下天津,随后他让张忠留下,与张芾一同接管天津,毕竟这里做为他进攻大明的桥头堡,只要天津不失,大汉的军队就可以进退自如。

至于朱瞻壑和带兵的常威,两人则没有丝毫的停留,在手下的精锐大军登陆后,立刻来到天津的火车站,坐上火车以最快的速度杀向北京城。

天津到北京的铁路,就是当初大汉帮着大明修建的,而在修建这条铁路之初,朱瞻壑就预见可能会有用到这条铁路的一天,没想到竟然一语成谶。

有了这条铁路,朱瞻壑率领的大军,仅仅在几个时辰后,就杀到了北京城下。

不过朱瞻壑的动作虽快,但消息传播的更快,特别是当初朱高煦曾经从天津奇袭过北京,而且还被他成功了,因此后来大明也吸取了教训,天津派驻的锦衣卫,专门有人负责向北京城示警。

所以当朱瞻壑率领的大军杀到北京城下时,北京已经接到了天津失守的消息,于是立刻关闭上城门,以北京城的坚固,就算朱瞻壑带着最犀利的火炮,也不可能短时间内轰破城门。

来到北京城下,朱瞻壑并不急于攻城,因为他知道的很清楚,朱祁镇御驾亲征,已经将北京城周围的军队抽调一空,比如天津那边,除了海军外,驻扎在陆上的天津卫就被抽调了大半,这也是为何张芾能那么轻易就夺下天津的重要原因。

武英殿中,胡太后满面惊惶之色,隔着一层帘子向外面的大臣问道:“各位都是大明的肱骨之臣,现在大军兵临城下,不知各位可有什么应对之策?”

这时胡濙第一个站出来建议道。

其它大臣也都有些惊讶的看向于谦,毕竟现在情况不明,虽然中原一向有交战不斩来使的传统,但大汉脱离中原多年,谁也不敢肯定使节会不会有危险?

听到于谦这么说,胡濙也不好再反对,其它的官员也都觉得于谦说得有道理,最后连胡太后也开口道:“也好,既然于侍郎有此想法,那就辛苦你和胡尚书一同出城,不过到时一切以胡尚书为主!”

“太后,兵部有王尚书在,不如请他负责征召青壮,臣愿意随同胡尚书一起出城去见汉军的主将!”

“本宫觉得于侍郎的话有道理,这样吧,于侍郎你负责召集城中的青壮,加强京城的防守,胡尚书您年老德高,而且又曾经多次出使大汉,不如就由您出城,询问一下汉军的来意!”

听到于谦竟然要求和自己一起出城,胡濙也是眉头一皱,当即开口道:“于侍郎,你是兵部的人,又没有出使的经验,更没接触过大汉的人,不如还是留在京城,由老夫出城就行了!”

这个中年官员正是大名鼎鼎的于谦,现任兵部左侍郎一职。

于谦却主动请缨道,直到现在,北京城都不知道汉军的主将就是朱瞻壑。

于谦却依然坚持道。

这时帘子后的胡太后忽然开口道,她一个妇道人家,最担心的就是汉军杀进城中,所以加强防御还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