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平安看到木板上的题目,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可真是巧了,这三篇四书五经文义题目,自己都曾尝试着破过题
第一题是出自《论语.为政篇》: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第二题则是摘自《中庸》:君子之道,譬如登高
第三题是五经义出自《尚书》: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这三篇四书五经文义,由于朱平安曾破过题,可以说是信手拈来,若是写起来根本不费什么时间,所以也不急于一时朱平安将这三道题目用小楷工整的抄在草稿纸上,就开始看本场考试的最后一个题目
最后一个题目是试帖诗的题目,是一句诗:阴阴夏木啭黄鹂
科举考试中试帖诗就是这样,题目大都是摘自于前朝诗人的一句诗甚至是一个典故,然后你就开始根据这句诗开始做试帖诗
朱平安将将这句诗词也抄在草稿纸上,前面加了“赋得”二字,这就是科举考试试帖诗的格式
这道题目也很简单,这首诗是出自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全诗为: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试帖诗不需要你些什么有思想的东西,格式符合要求,做到一个词就够了,那就是歌功颂德大明太祖大帝朱元璋在乡试、会使中已经取消诗词歌赋了,试帖诗只是童试的县试中出现,而且几乎对童试结果不构成影响,童试主要看的还是八股文
看完所有试题,朱平安心中有数,将试卷草纸等放在桌子一侧,用镇石压住,防止北风刮跑,然后从篮子里取出吃的,津津有味吃了起来
熟食卤肉已经被检查的官差切成块了,朱平安取出一双筷子夹起细嚼慢咽起来
早上起的那么早,还没有吃早餐呢,本次考试要考一天呢,自己吃过早餐再写也不迟
朱平安觉的自己吃个早餐很正常,可是其他考生就不这样看了尤其是和朱平安同住在一个客栈的学子书生,认出这个在考场上吃东西吃得津津有味的,正是住在柴房的那位大名鼎鼎的被蛇咬闻啼鸟的衰少,于是乎一个个微微摇了摇头,对朱平安报以同情的目光,他们的想法大体就是这样:
这傻小子已经自暴自弃了
果然,这憨货进了考场只会吃了
凑数的就是凑数的,进场他的任务就完成了
......
大家基本上都给朱平安判了名落孙山的结语
吃过卤肉,又吃了些果脯,最后又喝了自带的一杯水,朱平安打了一个饱嗝,惹得周围人白眼无数,纷纷在心里给朱平安打上吃货、蠢材的标签
没有理会周围人的目光,朱平安吃饱喝足,自顾自的取过一张草稿纸,开始打起草稿来......
“这吃货还惯会声张做势,吃完擦擦嘴就开始煞有介事的写写画画起来,肯定是胡写一通,唉,可惜啊,我等十年寒窗怎么会跟这样一位蠢材吃货同踏考场,即便此次连中三元,也是一种遗憾啊”
“羞于此人同一考场矣”
周围的人纷纷如是想,对朱平安再一次进行了心里的嘲笑和鄙视
时间慢慢过去,日上正午,人们发现那个吃货、蠢材又开始吃东西了,这次吃完并没有乱写乱画,而是取出一条兔毛毯子盖在身上趴在桌子上睡了起来
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对于朱平安趴在桌子上睡觉的行为,人们不约而同的将孔子在其弟子宰予白天睡觉的原话默默用在朱平安身上
到了这个时候,考生们觉的这货是上天派来的逗逼吧,吃喝拉撒睡,你在家里就可以了,还舒服的很,何必来考场受罪呢
当然,也有考场上做完两道题的好心学子对朱平安这种自暴自弃的行为,报以深深的同情:此人蠢笨如斯,却勇于来考,勇气可嘉也,可惜可惜
至于朱平安睡了多半个时辰后,端正坐直从草稿纸上往试卷上眷写的行为,也被众位考生当作虚张声势做做样子了
安心作答的朱平安浑然不知道自己这一天是在鄙视、嘲笑、同情中度过的......
时间快至傍晚的时候,陆陆续续有人写完在小吏的引导下交卷离场了,再过片刻朱平安也跟着大多数人一起交卷离场了
还没有交卷的学子对朱平安早交卷的行为又报以深深的鄙视,坐不住了才交的吧!肯定没有写完!
县试共有四场,第一场考完后隔两天再考第二场,比如9号考第一场,那么第二场就是在12号开考中间留的两天,则是给考官改卷阅卷的时间,大约在11号午时就会发榜,第一场通过的人名单会列在名单上,在名单上的人可以参加第二场,若是没有通过第一场,那你就从哪来回哪去吧
回到客栈后,朱平安放好东西稍作洗漱,换了一身干净衣服就去大堂吃晚饭去了